2018年4月4日 星期三

長大也沒好-- 被視而不見的「成人注意力不集中」

近年隨著家長與老師的對「注意力不集中」的知識普遍提升後,ADHD 甚或 ADD 變得常被提及,診間陸續會有因家長主動懷疑,或是老師建議過來評估的孩童。

但「注意力不集中」難道只是文明病,因為手機或是電腦遊戲盛行,這陣子才開始流行的病症嗎? 身受其害的只有兒童,只要耐心等待長大,腦部發育完全之後,就能豁然開朗,不藥而癒的嗎?

事實不然喔... 根據統計,60% 的「注意力不集中」患者即使成年之後,還有殘存症狀。所以,當眾人把目光集中在學童族群,往往忘卻有更大一群成人還在受苦。當他們懷疑自己的狀況需要處理時,還會被人嘲笑說: 「過動症? 注意力不集中? 嘿~ 那可是小孩子的病!」

近來愈來愈多的成年患者前來求助,包含外籍人士。他們有的是專業人員,有在攻讀學位的,有正準備國家考試的,甚或是因為注意力問題而做著遠低於學歷的勞力工作,深感人生無望。


如果是成人的話,哪些徵象可以懷疑有注意力不集中?

首先,請回想自己的成長過程,是否在小時候就常被師長責罵「不專心」、「常發呆」、「恍神」、「丟三落四」、「做功課耗時久」、「抓不住重點」、「考試常沒看完選項就填答」、「做事常漏掉細節」、「很難專心看完書本」...等等狀況?


這一點相當重要,因為「注意力不集中」ADHD 或 ADD 是腦部發展的問題,絕對是從小開始。如果先前都毫無問題,成年之後才開始出現的話,建議先考慮其他因素。

注意力不集中的患者常出現的狀況有: 
  1. 無法仔細注意細節,在做功課、工作或其他活動時粗心犯錯(例如:看漏、漏掉細節、工作不確實)
  2. 工作時常難以維持專注(例如:上課、會談或長時間閱讀)
  3. 跟人講話時,常看起來沒在聽(好像在想別的事情、抓不到談話重點)
  4. 常無法完成指定的課業、交辦的任務(開始工作後很快失焦分心)
  5. 難以達成需要組織力的工作(例如:無法維持物品擺放的秩序、遲到、時間安排不良、無法準時交件)。
  6. 常逃避、討厭或不願從事需要持久心力的工作(學校課業、書面報告、表格填寫、閱讀長篇文件...)
  7. 經常遺失必須物品(丟掉筆、書、工具、錢包、鑰匙、作業、眼鏡、手機...)
  8. 經常分心不知在想什麼
  9. 常忘記該做的事情(例如:家事、回電話、付帳單、赴約...)

如果您或您的親友常出現上述的狀況,深受其擾的話,建議考慮到精神科門診做進一步的評估。畢竟,「注意力不集中」又不是致命的絕症,有此症的孩子照樣能長大,改以成年人的樣貌在社會四處行走。成年後過動與衝動的狀況較會緩解,但注意力無法持續的老問題,往往還困擾著當事者。

只要覺得有困擾,就有資格尋求幫忙。尤其是成年個案多半已進入職場,或是卡在非得畢業、考試及格等獲取認證資格的關頭上,啥心理治療、職能治療...都緩不濟急之下,如果確診的話,我個人會建議直接以藥物治療。

依照過往經驗,「注意力不集中」患者的話,兒童青少年族群的藥物有效率為 80-90%,即使是成年人也有 70% 有效,相當值得一試。

我遇過博士班快要畢不了業,治療後原本需要花兩天做的簡報,四小時就做好了。有人這輩子從沒讀完一本書,治療後每天能好好念六七個小時,決定去考研究所,打臉親族對他的負面標簽。也有外派來台的外國專業人士,工作挫敗,苦於無法突破,但他母國的醫療觀念是放生型,以致他從未接受過藥物治療。服藥後,他的工作表現大幅提升,連社交能力都改善了 (以前別人常覺得跟他說話沒有重點)

因為治療一個患者就改變的一個人的人生,這些臨床經驗支持合理使用藥物治療是很正確的抉擇。

最後,鄭重提醒--藥物的治療劑量有一定的範圍,需要經過與醫師討論後,擬定專屬的治療計畫。醫師也會監控服藥後的反應與副作用,適時提供建議與調整劑量。切勿私下購藥服用,免得未受其利,反受其害。

經驗整理重點如下:
  1. 藥物有吃有效,沒吃就沒效,一翻兩瞪眼。通常調整到適合劑量,一週內就可判定對藥物有無反應。
  2. 最低有效劑量」原則,如果低劑量就有效,就不要調升。有效果但不夠好,才考慮調升。每個人適合的劑量都不同,不要與他人比較。需要超過合理治療劑量時,需考慮二線藥物或轉醫學中心做進一步評估。
  3. 不需要高度專注力時,例如: 休假,運動,休閒娛樂...,可以不用服藥。
  4. 沒有此種體質的人,此類藥物無法增進認知力,它並非「聰明藥」,只能對患者雪中送炭,無法為一般人錦上添花。非治療目的使用即為藥物濫用,別拿自己的大腦開玩笑。

沒有留言: